德信,德信体育,德信官方网站,德信体育官网注册,德信体育官网链接,德信体育app下载,德信体育官网,德信体育注册,德信体育网址,德信体育入口,德信体育靠谱吗,德信体育注册链接,德信官网,德信体育平台今天(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盛大举行。70分钟的阅兵仪式上,45个方(梯)队依次亮相,国产现役主战装备震撼登场,尽显大国军威与科技实力。
这场盛典的背后,不仅有人民军队的铁血担当,更有全国多所高校的深度参与——从支撑国之重器的科研攻关,到踏上阅兵场的青春身影;从见证历史的观礼代表,到默默奉献的志愿者与合唱团成员,高校师生以多元角色,在台前幕后书写着新时代的家国情怀。
在此次阅兵展示的先进装备中,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多所高校的科研成果及深度参与成为国防实力背后的“硬核支撑”。
在今天的盛典中,多数武器装备是首次亮相,展现我国国防科技最新成就。清华大学师生校友深度参与了多个装备方队和空中梯队的核心装备研制工作:为相关导弹的设计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撑;为高超声速武器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在无人机设计、导航、控制及智能驾驶等方面,攻克了众多技术难题。
此外,清华大学还完成了长安街活动景观整体设计,建国门和复兴门和平主题硬质景观设计制作,中轴线“万众一心”硬质景观设计制作,城市宣传画面设计,北京城市活动景观规划设计等。
作为中国创建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和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北京理工大学“坚持把先进技术写在祖国尖端武器装备上,把创新成果应用在实现国防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建校以来,始终深耕 “强军报国路”,在高能物质、无人智能、跨域机动等战略性核心领域代表国家水平。此次阅兵中,北理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深度参与多个装备方队和空中梯队的核心装备研制,多项关键技术与科技成果为装备核心性能突破、现代化作战体系完善注入关键动能。
2017年建军90周年阅兵,参与9个作战群中的8个、36个装备方队中的29个;
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参与12个空中方队中的10个、32个地面装备方队中的26个。
参与数量与深度稳居全国高校前列,用持续创新践行“把先进技术写在祖国尖端武器装备上”的承诺。
北航作为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此次深度参与受阅装备研制。从空中到地面,一大批受阅装备有北航深度参研参试:来自北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宇航学院、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软件学院、无人系统研究院、航空发动机研究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单位30余个团队深度参研参试。
王华明院士团队的大型金属构件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应用于多种重大型号飞机关键部件;
更值得关注的是,空中梯队的歼-10、歼-15、歼-20、歼-35、运-20等多款机型,其总师或研发骨干多为北航校友。
从总师校友到科研一线,北航人的智慧深植于大国重器,以创新之力托举强军理想。
此次阅兵中,北邮研发的人机交互设计,从源头上优化电子信息装备的人机工效与用户体验,提高战斗力。
北斗卫星抗干扰设备、先进的抗干扰及定位导航算法、网络攻防对抗……北邮人以硬核技术为刃、家国情怀为魂,将科研锋芒深深扎进国家信息安全与国防保障的关键领域。
在受阅队伍中,几位来自高校的年轻人格外耀眼,他们带着军旅情怀与校园担当,在广场留下最美的青春印记;还有一位“00后”学子,以最小年龄诠释 “少年强则国强”。
在民兵方阵中,东南大学2024届硕士毕业生张慧以昂扬姿态接受检阅,她的履历自带“红色基因”——2016年参军入伍,服役于中国人民仪仗大队,四年间执行“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合组织峰会等30余场国家级仪仗司礼任务,曾获“优秀义务兵”“大队嘉奖”,所在大队荣立一等功。
仪仗兵的训练充满挑战:七斤多的礼宾枪每日托举成百上千次,军姿要求40秒不眨眼,正步需“踢腿带风、落地砸坑”,“训练结束时手腕肿得握不住筷子,脚踝肿胀穿不进马靴”是她的日常。但国歌响起的瞬间,她始终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
2021年退役后,张慧以优异成绩考入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攻读国防教育专业硕士,在校期间担任校至善民兵连首任副指导员、国旗护卫队技术教练,连续两年承担军训教官工作,将军旅作风带入校园。如今,她已入职陆军工程大学成为军队文职人员,此次再踏阅兵场,是对“退伍不褪色”的最好诠释。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辅导员、“华水新铁军”总教官陈笑笑,同样亮相民兵方队第一排。她曾是中国人民陆海空三军仪仗队女兵,2015 级本科期间携笔从戎,先后执行赤道几内亚、巴勒斯坦等国访华的仪仗司礼任务,是“出彩河南人”之第二届“最美大学生”、河南省优秀毕业生。
2018-2021年,陈笑笑任“华水新铁军”团长,退役后留校担任辅导员,始终践行“若有战,召必回”的誓言。此次通过集训选拔站上阅兵场,她以“走百米不差分毫,走百步不差分秒”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持枪阔步走过时,认真的神情与坚定的目光,成为“携笔从戎、退伍不褪色”的生动写照。
在海军徒步方队中,17岁的邸昊阳是此次阅兵徒步方队年龄最小的受阅队员,也是一名护旗手。2024年高考结束后,他怀揣对军校的憧憬进入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如今在训练场上挥洒汗水,向着“热血军人”的目标迈进。
“阅兵任务结束后,我就满18岁了。”邸昊阳提前许下成人礼愿望——以最完美的状态通过,将这份光荣刻进青春记忆。更让他坚定的是“舰长梦”:“参加阅兵是特殊的洗礼,让我从稚嫩走向成熟,也让我更想成为优秀的海上指挥官,守护祖国海疆。”
此次纪念大会上,多所高校的领导、院士、教授受邀观礼,见证国家实力与国防荣光,也为高校未来发展锚定方向。
清华大学校长李路明表示,有幸现场观礼纪念大会和阅兵仪式,深感震撼,备受鼓舞。“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中,清华师生坚守报国理想,用碧血和青春诠释了清华人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光荣传统。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李路明说。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工学部主任、工学院院长段慧玲说,有幸在阅兵观礼台现场亲历盛典,心潮澎湃,倍感振奋,也更深刻体会到工科教育必须始终与民族复兴和人类福祉同频共振。北大工学部自成立之初就矢志服务国家“科教兴国”“制造强国”战略,为中国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战略支撑。阅兵式上展示的众多高新技术装备,无一不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成果,这更加坚定了我们推动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决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党委书记赵长禄、校长王云鹏现场观礼后表示,要将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与传承 “空天报国” 精神结合,强化有组织科研,抢占航空航天战略高地。
“这个日子对我来讲有着特别的意义。因为我出生在抗战胜利之后,小时候父母向别人介绍我的年龄时,总会说‘他是在抗战胜利之后长大的’。所以,‘胜利’这两个字,从小就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今,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如果没有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就不会有新中国,也没有我们这一代人的今天。”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图书馆馆长葛剑雄教授在观礼仪式结束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除了深度参与和现场观礼,高校师生还以合唱团、志愿者的身份,为纪念大会注入青春温度,3000人广场合唱团与数千名志愿者,成为盛典背后的“温暖力量”。
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40所首都高校的3000名学生,组成广场合唱团,演绎《松花江上》《保卫黄河》等7首经典曲目。为达到“千人合一”的效果,合唱团历经百余天训练,从分区合练到联合彩排,烈日下汗水浸透衣衫,深夜里打磨节奏细节,无人言弃。学生们用歌声穿越历史,让抗战精神在青春旋律中传承。
全国多所高校组建的数千人志愿服务队伍,承担观礼引导、医疗保障、秩序维护等任务。北理工240余名师生参与广场合唱、志愿服务与科技保障;北航118名师生坚守西南观礼台、远端集结点等岗位;北大108名师生开展路线引导、应急处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30名志愿者凌晨到岗……他们用“奉献、友爱”的志愿精神,诠释了高校学子的责任担当。